交通导向型发展(TOD)是一种全面的城市规划策略,旨在围绕公共交通枢纽打造密集、宜居且充满活力的社区。通过将住宅、商业和休闲设施无缝整合在交通节点附近,TOD 旨在减少对汽车的依赖,增加公共交通的客流量,并刺激当地经济发展。政府机构通过区划改革、放宽容积率(FAR)、出售空权以及促进公私合作来为公共基础设施筹集资金,在这些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东亚已涌向了许多成功的 TOD 案例。而在纽约市等不同背景下复制这些模式的努力突显了将 TOD 原则适应当地条件、地理特征和社区需求的重要性。
不仅是交通站点:探索东亚 TOD 的发展演变 - 2 的图像 22
不仅是交通站点:探索东亚 TOD 的发展演变 - 3 的图像 22
不仅是交通站点:探索东亚 TOD 的发展演变 - 4 的图像 22
不仅是交通站点:探索东亚 TOD 的发展演变 - 5 的图像 22
不仅是交通站点:探索东亚 TOD 的发展演变 - 更多图片+ 17
东亚的城市环境由于人口、基础设施和政策驱动因素的交汇,为 TOD 的实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高人口密度确保了新开发的公共交通和人流稳定,使得对公共交通及相关开发的重大投资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该地区对现代技术的承诺和持续的基础设施升级有助于打造可靠、高效的交通系统,进一步增强了公众的依赖。在香港和新加坡等城市,政策还积极遏制私家车拥有量:香港对新车的汽车税通常超过 80%,而新加坡则需要一个价值可能超过 7 万美元的拥车证(COE)才能拥有汽车。这些措施使公共交通成为大多数居民的实际选择。
收藏这幅画!
不仅是交通站点:探索东亚 TOD 的发展演变 - 4 的图像 22
Tokyo Station, Tokyo Japan © dconvertini via Wikipedia under license CC BY-SA 2.0
东亚政府在 TOD 中的作用远不止于促进。当局往往牵头规划和资助这些项目,以确保它们与长期城市战略保持一致。集住宅、零售、办公、酒店和休闲功能于一体的混合用途开发是常见特征,有助于打造全天候活跃的社区。气候因素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该地区经常炎热潮湿的天气,TOD 被设计为提供舒适、气候控制的环境,有时却以大规模连续空调等不可持续的做法为代价。这些枢纽远非仅仅是交通点,而是作为人们聚集、购物和社交的重要社区空间,从而融入城市日常生活的结构之中。
相关文章
二十年的交通变革:现在进行到了哪一步?
香港案例:既是交通中转站也是公共社交空间
收藏这幅画!
不仅是交通站点:探索东亚 TOD 的发展演变 - 7 的图像 22
Interior of Pacific Place, Hong Kong © Wing1990hk via Wikipedia under license CC BY 3.0
香港的 TOD 模式因其效率和交通基础设施与商业和住宅空间的无缝整合而在全球享有盛誉。如金钟、香港站和九龙站等主要交通节点已发展成为充满活力、多功能的枢纽,服务于通勤者和当地居民。1982 年开放的金钟站就是这一方法的典范。它最初是作为多条地铁线路和公交线路之间的关键换乘站而建立的,其开发涵盖了多种经济活动和服务。它包括大型购物中心、世界级酒店、现代办公大楼以及通往包括法院和公园在内的基本公共设施的途径。金钟的持续演变巩固了其作为关键交通枢纽的地位;如今,该地区拥有四家豪华酒店、服务式公寓、高端零售空间和广泛的办公综合体,包括由保罗·鲁道夫建造的一栋建筑以及扎哈·哈迪德的最新作品,所有这些都与不断扩展的地铁网络相连。
除了商业驱动的 TOD 外,香港还展示了战略定位于交通枢纽附近的住宅导向开发的有效性。1985 年建成的太古城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它毗邻同名地铁站,由 61 栋住宅楼组成,拥有超过 12500 套公寓单元。靠近可靠的公共交通显著提升了房产价值,并改善了居民的城市生活质量。太古城的成功凸显了香港 TOD 战略的一个核心原则:培养便捷、高密度的生活环境,优先考虑可达性、经济活力和长期城市可持续性。
收藏这幅画!
不仅是交通站点:探索东亚 TOD 的发展演变 - 8 的图像 22
Pacific Place Development, Hong Kong © WiNG via Wikipedia under license CC BY 3.0
香港 TOD 的一个标志性特征是其作为应对城市天气条件的积极气候控制手段。夏季气温经常超过 33°C(91°F),湿度接近 90%,空调交通枢纽为通勤者提供了必要的缓解。这些条件控制的室内空间成为公共生活的